“它经济”火力全开。最新出炉的“闵行宠物大数据”显示,全区96万常住家庭户中,有28.7万户养犬、15.7万户养猫;全区涉宠企业有5300余家,2024年重点宠企营收近20亿元,就业人数超1.5万人,预计全区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达27亿元。
养宠群体需求和非养宠人士权益如何兼顾?闵行区政协近日举办“爱宠新风尚,萌动Ta经济”主题的“全闵协商”专题议政会,区政协委员和各界群众代表共话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人宠友好社会建设。
“一只猫的带货能力能抵一个商务团队。”区政协委员、上海一禾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晖以宠物博主身份分享感悟,他建议闵行借势打造“宠物节”“三甲宠物医院”等IP,让“毛孩子故事”从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场景,“把治愈力变成生产力”。
区政协委员、吉尔生化(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敏提出“低维护宠物跑道”概念,即利用林下绿地建设围栏式乐宠奔跑空间,配套夜间照明、冲洗设施,既释放犬类天性,又保护绿地;同时呼吁将牵绳、捡便等养宠规范纳入社区公约。
区政协常委、上海道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晓聚焦全生命周期的宠物产业,建议公示合规宠物医院名单、制定宠物用药细则;在保险领域,建议用电子身份ID破解“高龄宠物无险可保”困境;殡葬服务则倡导“一站式人文告别”,让离别也有温度。
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小窝宠物诊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贇伟作为宠物临床医生,直指行业痛点:法规滞后导致“人药兽用”风险,建议建立宠物用药分类标准易云达,探索宠物专用药审批“绿色通道”,开设宠物医师继续教育和实训课程,让“毛孩子”看病不再靠运气。
区政协委员、上海秤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红军针对“星期宠”骗局、流浪动物激增两大痛点,给出“技术+制度”双轮方案:一方面为犬猫统一办理电子身份证,另一方面推广“TNR+领养”平台,既规范宠物活体交易,又减少源头弃养,还能为街区带来“它经济”流量。
青年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的黄佳玮提出社区治理路径:定期开设文明养宠公益课,教科学喂养、行为训练;公约上墙,虐待遗弃零容忍,并设线上“和事佬”一键调解,温情与规矩一起“遛”出最美人宠风景。
外国友人代表欧君庭带着女儿来到现场,点赞上海宠物友好设施的同时提出“公益+商业”融合模式:鼓励商业综合体为动物保护组织提供免费空间,引入动物领养中心,打造“公益引流—消费反哺—社区共赢”的闵行样板,并推广养宠友好一站式线上信息平台,树立全国人宠友好新标杆。
专家代表、上海市农科院副研究员王洪洋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提出“伴侣动物产业研究院”构想,聚焦细胞药物、基因科技、疫苗诊断,联合企业、高校加速成果转化,把闵行打造成长三角宠物科技策源地和首发站。
2024年末,闵行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宠物服务协会,汇聚区域内宠物医院、宠物养殖、宠物销售、宠物用品等80多家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与资源特色,形成强大的行业合力。协会会长吴建清表示,闵行宠物产业政策优、空间足,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协会将配合区相关部门,通过亚宠展、它博会等平台,争取吸引国内顶流涉宠企业落户闵行;推动开展宠物嘉年华、宠物技能大赛、拍宠摄影展、画宠美术展、带宠旅游等一系列宠物文化宣传推广活动。
区政协主席祝学军表示,从2021年首场“全闵协商”到今天,闵行区政协协商平台已从会场延伸到网络、社区,以及每一个“毛孩子”奔跑的角落。他指出,要用更包容、更平和的心态看待养宠,用更积极的姿态推行文明养宠风尚,带动身边人做到牵绳、捡便、自律,让文明养宠成为城市新时尚。职能部门要主动跨前,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行业管理,为宠物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重视营造方便、丰富的宠物生活场景,探索推出更多“宠物友好绿地”等示范项目,让养宠体验更便捷、更文明、更美好。
闵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宇祥说,闵行发展宠物经济既具备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接下来,要进一步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宠物专业,联合企业“订单式”培养更多高技能宠物行业人才;积极对接国家级赛事标准举办宠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培育打造一支与闵行宠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在打造宠物友好空间方面,要大力支持绿地、林地、公园、景区等实施宠物友好更新改造,鼓励商业综合体配套宠物服务设施易云达,吸引宠物主题市集、萌宠露营基地等新业态。
联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